牛场加“数”,发展提速,在高密数据成为养殖“新养料”_天天速递

2023-05-12 17:04:30     来源:农村大众

在潍坊市熠瑞农牧有限公司里,每头奶牛都戴有黄色的电子耳标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与养牛场相距数百里,如何能实时了解奶牛的生长情况,甚至能精确地掌握每头牛每天的走动步数、食量变化和产奶质量?

这看似不可能的事儿,在潍坊市熠瑞农牧有限公司(下称“熠瑞”)却变成了现实。

在智慧挤奶厅,总经理崔鹏介绍先进的挤奶设备。在这里可以对产奶量、流速、电导率、奶温状态进行实时测量,结合已有的奶牛身份信息识别系统,将产量信息精确到个体牛只,完成数字化生产统计。

4月29日,公司总经理崔鹏告诉记者,公司利用4套软件组建了一个智慧养殖大数据平台,利用平台,结合机器视觉、人工智能、云计算等技术,他身在数百公里外的另一家养牛场时,也可以了解高密这家养殖场的实时生产情况,准确监控养牛场和牛的一举一动。

41岁的场长于勇江和44岁的兽医郝玉喜是大数据平台的具体操作人。于勇江今年41岁,有20多年的奶牛养殖经验。他介绍说,在这里,养牛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亲自动手,而是依靠大数据平台,动一动手指,就能控制养殖场的温度、湿度等。他们还会根据系统记录的数据,在平台上实时调整喂养策略,控制养殖成本,进行员工管理等。

牛舍里安装了环境精准调控系统,可以对环境温度、湿度进行自动调控。

近年来,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猛。2022年,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0万亿元,占GDP比重超过40%。随着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数字经济赋能下的农业新职业也越来越多。

人社部去年发布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(2022年版)》,就赋予于勇江、郝玉喜们一个统一的新名字——农业数字化技术员。

“哪有那么高大上,就是个养牛的。”于勇江憨厚一笑。但此养牛非彼养牛。“过去是一张木锨、一把扫帚、一个小桶,再加一个小车,就能把奶牛场的出粪、打扫、挤奶和推料的活全干了,现在要能操作软件,会分析数据,还要根据数据调整饲料配方、开药方,进行运营核算等。”崔鹏介绍说。

“国内成年奶牛年均单产是9吨,我们目前达到了12吨。”崔鹏认为,现在牛奶市场低迷,就是靠着智慧养殖,才让熠瑞现在还能盈利。他认为,数字化改造让农场变了“模样”。

于勇江通过牛犊自动饲喂系统查看牛犊的生长情况。

于勇江带领记者走进牛犊养殖区,在这里,初生的牛犊有的在玩耍,有的在打盹,有的在吃奶,如同一个童趣满满的“幼儿园”。于勇江介绍,去年他们引进了这套牛犊自动饲喂系统,有了这套系统,每头小牛一天喝多少奶、喝什么成分的奶,要不要给它喝奶,系统都会根据不同情况自动作出反应。“饲喂站还具有记录、监控和分析功能,我们会根据小牛的喝奶速度、次数和日增重等指标观察它的生长情况,一旦有异常,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处置。”

奶牛的配餐厨房。

10多个饲料罐高高地矗立着,这里是奶牛的配餐厨房。在这里,只需要点击遥控,营养丰盛的饲料就会通过投料车送达每间牛舍。于勇江告诉记者,根据数据监控到的牛的指标变化,他们为奶牛准备了不同的套餐。投料车经过每间牛舍的速度也是经过测算的,过快、过慢都会有提示。

兽医郝玉喜在平台上查看实时上传的牛奶电导率。

在熠瑞,每头奶牛都戴有电子耳标和“运动脚环”,这两个装置再配合智能挤奶设备、精准饲喂系统等,会让奶牛的产奶数量、采食情况和行动步数等信息可以实时上传,郝玉喜的工作就是通过数据掌握每头奶牛健康状况,然后进行相应的处置。据了解,现在奶牛场共有700多头牛,而所有的工作人员仅有10人。

如今,在高密市,像熠瑞这样应用数字化技术的养殖企业越来越多。据高密市畜牧业发展中心生产指导科科长王君介绍,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养殖企业接近500家,像于勇江、郝玉喜这样的农业数字技术人员在600人左右。“这些企业实现了养殖的智能生产与科学管理,降低了人工成本,提高了劳动效率。”

大众报业·农村大众报记者 郭杰 通讯员 李婷婷 宋倩

标签:

包装